歷史跫音

莿仔腳風華三百年

 

這裡傳說是竹塹埔的地理龍脈,

是個不停被切割與徵收的聚落,

是開竹第二地,是站前繁華商圈,

也是壁花盛開、流鶯亂飛的城市暗角。

開竹第二地  新竹莿仔腳

    新竹古名竹塹埔,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原住民歸降明鄭後接受安排聚居成社的地方。清朝康熙57年(西元1718年)時,有泉邑同安人士王世傑率領子侄與同鄉百餘人前來開墾,用以物易地的方式換取竹塹社居民火耕的土地,建立漢人的第一個聚落:暗街仔(今日新竹市東前街36巷一帶),同年隨即開墾莿仔腳。莿仔腳大約是在今日中南街元亨宮與勝利路白府王爺宮之間,當時一說是茂盛的莿竹林地,一說是長有莿桐樹的地區,因此這個墾地被命名為莿仔腳。

    莿竹是一種「大者數圍,葉繁幹密,有莿似鷹爪,殊堅利」的竹種。因此,清代前期為兼顧防止民變與保安需求,常以莿竹圍城代替磚石築城,鄉下人家也常在住宅周圍種植作為掩護。為了預防莿竹林失火,官廳往往會在竹城沿線挖掘水塘。

    莿桐因為枝上長有黑刺而得名,又名雞公樹,據說是平埔族的聖樹,平埔族人以莿桐花開為一年之始,。「諸羅縣志」記載有:「莿桐花:似蓮蕉花而大。花絳紅,一枝數十蕊;二、三月盛開,恍惚斑支。莿桐:樹高大,枝葉蕃茂。雨時拆枝,插地即生;亦易長。初生多莿;長而莿落,垂薩如梧桐。」莿桐花開之際,還是平埔族未婚男女出遊交往的佳節。

    先民開墾莿仔腳的腳步,直到今日的石坊街楊氏天旌節孝坊(俗稱石坊腳)一帶。而後更以這裡為基地陸續往西門外、南門外等地方開拓。

竹塹埔的龍脈傳說

 

    新竹平原三面圍繞著飛鳳山丘陵與竹東丘陵,一面臨海,先民以「畚箕」來形容這樣的地形。在丘陵東側還有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的屏障,鯤島常有的風災,只有「西北颱」才會對這裡造成重大災害。

 

    來自大陸的拓墾先民承襲悠久的東方文化,自然也是相信風水地理之說的,傳說中竹塹埔的龍頭寶地,就在莿仔腳這裡。

 

    這條龍脈被稱作「鯉魚穴」,來自大陸東南沿海、篤信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的拓墾先民們,相信這是一尾與菩薩相當有緣、正向菩薩親手編織的接引畚箕遊去的鯉魚。竹塹不但主祀觀世音菩薩的寺廟多,許多廟宇裡也都有奉祀菩薩的特別位置。

 

    龍脈的分布,大抵是由魚嘴竹蓮寺、魚頭莿仔腳龍王廟,經魚鰓關帝廟觀音廳、魚鰭城隍廟觀音亭,到魚尾長和宮竹安寺,魚的脊椎骨當然就是古代的南門大街文興街、西門大街菁仔巷、北門大街。在鯉魚的前方,另建有金山寺奉祀觀世音菩薩。

 

    無獨有偶,新竹縣志中記載竹塹社番「每逢打獵社祭,必在考棚邊宴飲歌舞作樂。」考棚邊指的就是內莿仔腳,可知當時莿仔腳的確是一個讓人感到自然而充滿靈氣之地。

 

行政中樞、文教重鎮

 

    清朝政權開始設官治理後,稱這裡為淡水廳,不斷在莿仔腳興建了許多行政與文教設施,像是軍事的北路右營游擊署、文治的淡水廳署、文教的儒學、官祀的文廟學宮、文昌祠、關帝廟、城隍廟、天后宮與各種大小祠祀與祭壇,莿仔腳核心的地段處處是公共設施,在記載討論竹塹開發史的人,都不忘為平埔族原住民竹塹社因此被迫遷移郊外的事記上一筆,卻遺忘了因此而遷居的漢人居民。

 

    另一個對聚落產生相當大的衝擊的設施就是城牆。為了保護城內重要設施,在械鬥、流亂頻仍的當時,這是非作不可的。從雍正十一年莿竹圍城開始、以及道光六年的磚石築城,城牆兩邊的莿仔腳居民就被劃分為兩個不同的世界。 

 

    當城牆抵擋不過新武器的威力黯然退出歷史舞台後,取而代之的是鐵公路的修築。日本政府引進都市計劃的觀念進行市區街道改正,巷道蜿蜒曲折的莿仔腳首當其衝,文昌街、武昌街、南門街、西門街...,每一條街道馬路都是被切割的痕跡。

 

    變革雖然會有陣痛,人類求生存的特性,很快就會習慣了

 

香粉、蓪草、電影院  

 

    莿仔腳的民生與民風,處處展現台灣史上令人驚艷的地方。 

 

    清代就存在的集貨市場,賣草的、賣柴的、賣樟腦的都有,進入日據時期依然,光復後中央商場、中正台夜市至今生意興隆。除了城隍廟埕與週遭的小吃,多逛幾圈就會發現更多的昔日三角公園夜市裡令人垂涎的美食小吃開店了。文昌街一帶的精品服飾商圈、西門街聚集的家具店、有旅館街之名的中南街,還曾經同時擁有新竹座、樂民座轟動全新竹的戲院,目前也還有國際、金像獎、華納威秀三間播放一輪院線片的電影院。

 

    「愛抹新竹ㄝ膨粉,面肉白細得夠本」。南門外黑金町是新竹香粉的大本營。在化學製造的外國化妝品還沒有引進台灣之前,天然的新竹香粉是相當風行的化妝與保養用品,更深受日本人的喜愛,頻頻前來下單。可惜在政府課徵百分之百出口貨物稅的沉重負擔與外國化妝品雙重夾殺下,目前只剩下丸竹香粉一家。

 

    南門口的蓪草紙在日治時期曾經贏得巴黎國際手工藝展優等的殊榮,不淡成為日本皇室的御用品,也深受歐美指定愛用,日治時期台灣出口的蓪草紙有95%來自於南門口。

   

邯鄲爺、軒拼軒

金棺材、銀崁蓋

 

    每年上元夜台東天后宮繞境的重要活動:炮炸邯鄲爺,根據學者的考據是源自淡水廳署案牘祠衙役造佛的活動,隨著淡新分治、台北府的設立傳到艋舺與大稻埕,在隨著台東州的設置而傳往後山的台東地區。

 

    邯鄲爺的真實身分,地方文史工作者認為應是南門口公館埕安南宮的趙府大人,在道教是重要的逐疫之神,也是民間俗稱的武財神。而成立於縣署案牘祠的同樂軒北管子弟軒社,目前仍然在廟旁。

 

    傳說同樂軒最興盛的時期,道具、演員、樂師、與戲服充足到可以同時上演六台子弟戲,不需要向外租用與內部借調。南門同樂軒與北門新樂軒之間上元夜迎花燈「軒拼軒」更是持續到日治晚期,在台灣的地方戲曲史上佔有相當輝煌的一頁。

 

    莿仔腳最著名的人物,日據時期是滿洲國駐日全權大使謝介石,民國以後是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謝介石寒門苦讀、出外發展後應運得勢,不但對日本政府治理新竹的政策有影響,衣錦還鄉與北門鄭家結下兒女親家時,開台黃甲的鄭家以「金棺材、銀崁蓋」以及大塊良田為嫁妝的舉動更是轟動。

 

    有台灣十大美術家之稱的李澤藩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李遠川院士、以及諾貝爾獎得主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父子三人,家就住在莿仔腳。

 

物換星移人流轉

滄海桑田事已非

 

    從莿竹圍城開始,莿仔腳的生命力就不斷面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淡新分治,這裡改名新竹,台北開始走上飛黃騰達之路,在離莿仔腳不遠的北門地區,因為郊商大戶的聚集,早已發展出相當蓬勃的商業大街。日據以後,暗街仔也漸次得到發展,這裡有的是什麼?

 

    討論軒社車拼史的文獻告訴我們:很多的工人家庭。

 

    另外還有一個城市的暗角:中巷風化區。中巷落煙花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因為光緒四年竹塹禮拜堂在這裡設立,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傳教行為與本地傳統民間信仰發生觀念的衝突,與教堂為鄰的民家急於拋售搬遷,新買下進駐的卻拿來開俗稱「查某間」的娼寮,接著又有民家因為娼寮而搬遷,進駐的又開起娼寮,惡性循環下,原本溝通南門與西門、東門、北門大街的中巷開始成為一個大家心知肚名的城市暗角。

 

    另一派說法則認為,是因為光緒年間考棚的設立,前來赴考投宿在這裡的文人愛尋芳問柳導致的。

 

風華漸逝  老舊城區期待再造

 

    無論如何,在前任蔡市長沒有妥善配套的廢娼政策下,壁花與流鶯走出中巷,攻上街頭。

 

    現在的莿仔腳,早上十點到晚間十點是商業區,一邊有殺價講價聲不斷的傳統市集商場,一邊有追求時髦亮麗的城市新貴、愛現E世代新人類在尋找流行、物質享受。圍繞著社教館前老人聚集的三角公園,流鶯與壁花也趁熱鬧開始做生意。

 

    午後,俗稱阿公店的茶室,以及專賣辣味的PUB漸漸開始營業。入夜後,夜生活或者早起的人很輕易地就能在冷清的街角發現三五成群、穿著暴露、濃妝豔抹的等待上工,所剩不多的居民秉持中華文化傳統「忍」術,期待大有為政府的救贖。

 

    逢年過節,平日清淡到香油錢一個月累積大約二千元的庄廟元亨宮,總是會冒出許多在莿仔腳出生卻他遷的居民回來參拜,偶爾昔日鄰居、兒時玩伴巧遇,自然是一番說不盡的想當年。

    莿仔腳只是竹塹開拓史上的墾地名稱,範圍有多大、界線到底在哪裡已經很難弄得清楚,邁向漢人入墾兩百八十五週年,拖著垂垂老矣的沉重腳步,莿仔腳靜靜地等待蛻變與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