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油錢是怎麼一回事?

 

    在那個沒有電的古早時代,家家戶戶夜間照明都是用蠟燭與油燈,民間宮廟當然也不例外,由於燈能照破黑暗,帶來光明與溫暖,在宗教與民間信仰上被賦予很重要的角色。以往民間認為宮廟有兩盞燈攸關爐下安危,必須長明不熄,才能庇佑爐下信眾平安。

    一是正殿神龕前的長明燈,或稱元神燈,北港朝天宮正殿高掛的那盞就是,這盞燈象徵主神的神靈,如果熄滅就等同於與神明斷了聯繫。另一盞是高掛在三川殿天公爐邊的天燈,現在府城宮廟還都有掛,象徵與上天的聯繫不斷。

    由於這兩盞燈對人民來說相當重要,於是確保燈的長明與燈油的供應無缺,成了爐下信徒相當在意的事情,自然捐獻燈油與聘請專人照顧,變成是理所當然的舉動,畢竟這兩盞明燈不是聖神要點來自己用的,宮廟也不是仙佛要拿來自己住的,都是為了信徒平安才設置的。

    另外,每天早晚宮廟都會點燃檀香清淨神壇,世界各大宗教都有供奉香料的習俗,早晚兩次的淨壇,目的當然是營造一個神明能安穩常駐的清靜法壇,這早晚兩次的檀香清靜也是筆開銷,特別是對一直稟持使用上等自然香料,絕不使用添加化學致癌成分的廟宇。

    捐獻買燈油與檀香的錢就是「香油錢」。宮廟的日常開銷當然不僅於這兩樣,古人們為了宮廟的永續經營又發明了一種稱為「香燈祀租」的宮廟收入來源,藉由眾人集資購買田地、店面捐獻成為廟產,將招租所帶來的收入支持宮廟的祭祀開銷,不過這種「香燈祀租」在日據時期的本土信仰迫害政策中通通被沒收為神社所有,光復後也只有少數宮廟還能追討到。

    今日仍然有人主動捐獻檀香粉、燈酥油、大小香環,當然捐香油錢的最多,也有人捐獻香供人自由取用,民間相信這樣子不但能消災解厄、得到神明的福佑,更能因為與人結善緣而幫自己帶來好運。

    香油錢是這樣的有典故,捐香油錢是一種心意,不是義務,宮廟或宗教團體是否能將信徒的血汗錢與心意善加利用,當然就是我們捐與不捐、捐多捐少的重要考量指標。像元亨宮這樣有「代天巡狩」行臺駐駕的王府行宮,以及中南部、離島的王船祭典更流傳著會計不把帳務交代清楚,會被千歲爺勾去當面好好算,由此可見神明其實也很在意信徒的每一分心意唷!

回宮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