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莿仔腳時間的長廊

莿仔腳風華三百年

西元

紀年

莿仔腳大事紀

 

荷西時期

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眩眩社原住民在香山、鹽水港一帶居住活動。

1661

1676

1682

永曆15年

永曆30年

永曆36年

 

鄭成功攻佔台灣

置通事於竹塹社

清軍攻打台灣,鄭克塽為運送軍需糧餉北上接濟基隆、淡水兩地軍隊,沿途徵用各地土番搬運糧餉。土番不堪負荷繁雜嚴苛的勞役,於是相繼作亂。竹塹設亦起兵響應,鄭克塽令陳絳討伐。部分接受招撫歸降的聚居在今暗街仔一帶。王世傑運糧有功,請墾竹塹地方。

1684

1697

 

 

 

1715

1717

 

 

1718

 

1720

1721

 

 

1722

康熙23年

康熙36年

 

 

 

康熙54年

康熙56年

 

 

康熙57年

 

康熙59年

康熙60年

 

 

康熙61年

台灣歸入清朝版圖

浙江仁和人士郁永河以採磺名義來台,自郡治經半線、竹塹,遍歷番社,探險內山,作<裨海記遊>,書中描述「自竹塹到南崁,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求一樹就蔭不得。」

北路營參將阮蔡文親自巡視大肚、吞霄、竹塹各社,著集諸番而撫之,形容竹塹「百鋤不及一犁深,鹿場半為流民開。」是年九月竹塹埔大風、地震。

竹塹地區入冬鬧飢荒。

泉邑同安人士王世傑率子侄同鄉入墾竹塹埔暗街仔,建福德祠。同年開墾莿仔腳,建元亨宮。

竹塹埔十月地震。

藍鼎元<記竹塹埔>中描述「竹塹埔寬長百里,行竟日無人煙,野番出沒以伺殺人、割首級。」是年八月十三竹塹埔遭颱風,房屋倒壞、禾田淹沒、船隻損壞。

竹塹地方漢民、土番歷時劃分境界,互禁逾越。

1723

1730

1731

1733

雍正元年

雍正8年

雍正9年

雍正11年

設淡水廳,廳治暫設於彰化

入秋八月大地震。

設竹塹巡檢署,衙門在內莿仔腳。八月遭颱風。

同知徐治民於竹塹三臺山下士林庄環植莿竹圍城。

設北路右營游擊署於武營頭

1736

1748

1756

1759

1769

1776

1780

1783

1785

1786

1788

1794

乾隆元年

乾隆13年

乾隆21年

乾隆24年

乾隆34年

乾隆41年

乾隆46年

乾隆48年

乾隆50年

乾隆51年

乾隆53年

乾隆59年

桃園閩粵械鬥波及竹塹。

同知曾日瑛建城隍廟、同知陳玉友建內天后宮

同知王錫縉建淡水廳署,於廳署右畔置監獄。

同知楊愚添植莿竹,並於四城門建砲台。

同知朱應麟建神農祠

同知王右弼建關帝廟

同知成履泰將明志書院移到南門。巡司埔建千家祠。

南門外巡司埔建竹蓮寺

淡水廳閩粵械鬥

林爽文之亂攻陷竹塹,同知被殺、游擊署守備死之。

春天下大雪,鬧飢荒,斗米千錢

鬧洪水

1803

1805

1806

1811

 

1813

1815

 

1816

1817

1819

1820

嘉慶8年

嘉慶10年

駕慶11年

嘉慶16年

 

嘉慶18年

嘉慶20年

 

嘉慶21年

嘉慶22年

嘉慶24年

嘉慶25年

同知胡應魁建城隍廟之觀音亭、文昌祠。

外莿仔腳建白府王爺宮

海賊作亂,同知胡應魁督促民眾築土城以防。

二月大地震,震倒淡水廳南門城、游擊署演武廳等。

南門外巡司埔建南壇大眾廟。

同知查廷華增築土城,城外種莿竹,莿竹外建壕溝。

一月下雪結冰,九月地震有民房倒、後小震匝月止。

入冬十二月雨雪,冰堅寸餘。

民建東壇大眾廟,鄭用錫倡建淡水廳學宮。

建學宮、明倫堂

淡水廳漳泉械鬥

五月大旱,秋瘟疫盛行。

1821

1824

1826

1829

 

1831

1832

1834

1840

1841

1849

1850

道光元年

道光4年

道光6年

道光9年

 

道光12年

道光13年

道光14年

道光20年

道光21年

道光29年

道光30年

六月隆恩圳番子坡下圳道被洪水沖毀,水源斷絕。

學宮告竣。建明志書院、楊氏天旌節孝坊。

建石磚城。淡水廳閩粵械鬥。

石磚城告竣。神農祠遷移東門外,原址改設龍王祠

同知李慎彝建名宦、鄉賢、昭忠、節孝祠。

秋天刮大風、下大雨、鬧大水

淡水廳漳泉械鬥

內莿仔腳元亨宮池府王爺打公館。淡水廳閩粵械鬥。

南門外建良善堂

淡水廳異姓械鬥

內公館林家興建潛園

六月大水,山頹水溢,海漲潮暴,淹壞民居,溺死者多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咸豐2年

咸豐3年

咸豐4年

 

咸豐5年

咸豐6年

咸豐7年

咸豐8年

六月大水成災

六月大雨成災,洪水較之去年更甚之。西門外建明德堂

大水成災。淡水廳閩粵械鬥,竹塹社佾生廖瓊林撰文中提及「閩月交戕,室毀人離,滿目蕭然。」

十二月下冰雹。南門外建店仔街福德祠。

公館埕建安南宮、同樂軒。

一月大雪

公館埕建證真堂

1862

1864

1866

 

 

1878

1870

1871

同治元年

同治3年

同治5年

 

 

同治7年

同治9年

同治10年

五月地震、六月大風,鬧飢荒,入冬十月地震

風雨成災。西門建千家祠。

春天地震、四月鬧瘟疫、五月大旱、鬧飢荒

同知嚴金清利用罰款番銀兩千元購置孔廟祭器,樂生、佾生禮服,教導樂舞。

南門義倉告峻。春節時西門外大火災。

龍王廟設育嬰堂。外莿仔腳人士王居倡重建金闕殿。

洪水。關帝廟增建觀音廳。

1875

1876

 

1878

1881

 

1887

1888

1889

1892

1893

 

1895

1897

光緒元年

光緒2年

 

光緒4年

光緒7年

 

光緒11年

光緒12年

光緒13年

光緒16年

光緒17年

 

光緒19年

光緒21年

淡新分治,廢淡水廳,設台北府。

六月連日颱風,學宮、衙署、倉房、監獄、巡檢衙門均有坍塌,城內民房倒去一百數十間。

建竹塹禮拜堂於今西安街中央路間

一月地震,六月颱風民房倒人死傷,閏七月右颱風,廟宇、衙署等均有損。

設台北電報局於義倉

設考棚、魁星樓

建火神廟於考棚邊

六月颱風、大雨

爾雅巷建太和堂

巡撫劉銘傳建鐵路基隆-新竹段完工

西門外建證善堂

春天大旱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2

 

1905

1906

1908

1909

1910

明治28年

 

明治29年

 

明治30年

明治31年

 

明治32年

明治35年

 

明治38年

明治39年

明治41年

明治42年

明治43年

甲午戰敗割臺。六月日軍攻佔新竹城,七月設第三野戰郵便局,隔年改為新竹郵便局。

遷移新竹火車站至東門外。文廟駐兵撤去,神位恢復。

建新竹病院、國語傳習所

新竹病院移往龍王廟、育嬰堂。秋季文廟恢復祭典。

憲兵撤出關帝廟,關帝廟恢復祭典。

廢除國語傳習所,改設新竹公學校。

建中巷禮拜堂。開築鐵路新竹以南段。

開築林森路車站到武昌街段,拆毀部分城牆。

十二月鬧鼠疫

市區改正拆石磚城西門、南門

新竹公學校移往文廟

新竹第一座戲院:新竹座落成於明志書院舊址

拆文廟東西廡、明倫堂、文昌宮

建竹壽寺、曹洞宗新竹寺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8

1919

 

1921

1925

大正元年

大正2年

大正3年

 

大正4年

 

 

大正5年

大正7年

大正8年

 

大正10年

大正14年

設公會堂。文廟週遭建新竹公學校校舍。

鐵路遷移後新的新竹火車站落成

新竹中學創校於文廟,中巷禮拜堂遷西門口

設新竹新生舍於竹壽寺,從事更生保護。

新竹女中創校於文廟

新竹寺住持佐左間尚孝到任,後創昭和義塾收容孤兒

新竹市場設置南門分場

去年乾旱求雨有成,各界往城隍廟、竹蓮寺獻匾答謝

新竹救濟會創設於南門

台灣軌道株式會社成立。後於外莿仔腳設輕便軌道車站

南門外建青山宮

設南門派出所

金泉發蓪草株式會社於巴黎榮獲國際手工藝優等獎。

1927

1931

1934

 

1938

 

 

 

1939

1940

1944

昭和2年

昭和6年

昭和9年

 

昭和13年

 

 

 

昭和14年

昭和15年

昭和19年

文協新竹支部於內天后宮演講,釀成新竹事件。

真言宗建弘法寺

南門子弟滿洲國駐日全權大使謝介石還鄉,與北門鄭家結兒女親家,鄭家以「金棺材、銀崁蓋」伴嫁造成轟動

皇民化運動於地藏庵舉行寺廟神歸天。市役所勒令各神明會廢止並將所屬土地財產捐給「皇紀2600年紀念事業新竹市教化財團設立委員會」,15年改設為「財團法人新竹至誠會」。

皇民化運動於舊港舉行寺廟神歸天

新竹師範學校創校於今中央市場一帶

新竹高工創校於文廟

1945

1946

 

1947

1951

1952

 

1955

1956

 

1958

1968

 

1973

1977

民國34年

民國35年

 

民國36年

民國39年

民國40年

 

民國43年

民國44年

 

民國46年

民國56年

 

民國62年

民國66年

八月十五日本投降

公會堂改成中山堂,外租經營露天電影院

內天后宮重建於西門外

228事件

新竹市併入新竹縣

縣一中校舍不敷使用,議會決議遷建文廟,原址售出。

設中央市場、商場。

竹蓮寺重建,莿仔腳居民組織神明會按月捐錢。

國際戲院開幕

國立新竹社教館開館

文廟拆遷、隔年落成於東山腳。

元亨宮因瑤池金母雲遊結緣而往花蓮參香。麻豆代天府贈匾元亨宮締結至親廟,西門振樂軒前往公演慶祝。

內媽祖慶成建醮殺豬200頭

關帝廟新建部將祠、增祀岳武穆王,改名武聖廟。

1982

1983

1986

 

1988

1989

1993

1994

 

1999

2003

民國71年

民國72年

民國75年

 

民國77年

民國78年

民國82年

民國83年

 

民國88年

民國91年

新竹市升格省轄市

新竹醫院遷移新址

莿仔腳子弟李遠哲榮獲諾貝爾獎

竹蓮寺圓醮,全市封山禁屠,盛況空前。

關帝廟與木柵指南宮締結至親廟,年年迎送仙公。

中興百貨、年代金像獎戲院開幕

元亨宮、安南宮相繼重建落成

花蓮勝安宮45週年慶全省巡禮專程到元亨宮晉廟

李澤藩美術館落成

花蓮慈惠堂50週年慶祭典贈匾至親廟元亨宮留念

大遠百、華納威秀影城開幕

當下種種轉眼便是往事歷歷.....